追梦齐鲁丨益人达己 · 张益宾

记  济南市四川商会会长

川工实业董事长

——张益宾


      张益宾,中共党员,四川巴中人,四川华商学院毕业,2005年3月至今任山东川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济南市四川商会会长。 

 山东川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1500万元,历经七八余年的风雨兼程和顽强拼搏,旗下拥有山东川工建联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山东川工建材有限公司、山东川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家公司。集团公司业务涉及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的销售、租赁,项目投资及管理。

 


巴中光雾山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

从四川化成镇一个普通的农家小子,到在老家拥有年产值过5000万的印刷厂和调味品集团公司,再到山东川工实业董事长,张益宾的人生道路似乎一路通达顺畅,事业上一直昂扬向上。他的不甘平淡、果断大气、灵活仗义,使得他的成功有如神助。而他敬客户如上宾、对员工如兄弟、待乡友如家人,使得他的境界天高海阔。“益宾益宾,有益他人,成就自己。”张益宾这样解读自己的名字。

 

校园经商初露经商才华
      张益宾,1972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化成镇,父亲开了个加工厂,母亲是一个农民,家里经济虽不宽裕,但也算过得去,这使得他对金钱有一种豁达的态度,对成功有一种坦然的心境。严父的管教、慈母的疼爱,给了他“随心所欲不愈矩”的成长空间。“小时候挺调皮捣蛋的,不过没犯过大错。”张益宾嘿嘿地笑着,端坐在稳重的老板桌后,脸上却有一种童真的调皮。

 


     巴中市化成镇山水化湖景区(国家AAAA级)

玩归玩,学习起来张益宾可一点儿不含糊,靠着一股子聪明机灵劲儿,他顺利地考入了达州财贸学校。学而优则仕,毕业后他顺利地被分配到化成镇工作。如果顺着这条仕途走下去,以张益宾的能力,应该有所成就。但他发现,这条路去不了自己想要的理想世界,遂果断放下了铁饭碗,重返四川大学,学习市场营销和公关文秘知识,为投身商海做热身。

在学校的时候,张益宾已经初露商业才华。他发现很多同学喜欢拍照,但那时手机、相机都是稀有物品,同学们在生活中拍照很不方便,去照相馆拍照价格很贵、构图很板,他灵机一动,花400元投资了一部相机,不但赚了钱,而且交了不少朋友。他发现很多同学喜欢旅游,又搞起了包车旅游的业务……总之,在别人熟视无睹的地方,他总能迅速发现商机,并快速采取行动,做出一番成绩。

毕业后,他和19名同学南下广东,进入一家合资企业工作,仅用3个月就被提拔为人事部副部长。说起来,公司管理规范,员工福利良好。但他很快发现,用餐时外方管理干部跟中方管理干部是分开的,而且外方的待遇似乎高人一等。“那时候,我学到了很多正规系统的管理学知识,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明显差距。我不喜欢低人一等的感觉,所以决定辞职不干了,努力打拼成为‘人上人’。”张益宾说。

创新经营挖到第一桶金
张益宾回到四川,在达钢集团的同学处落了脚。那或许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低谷期。没有钱,又不愿向父母伸手,他就把日用品和相机送给同学,换了点路费,然后单枪匹马跑到重庆去找笑星刘德一学表演,只因为别人说他跟刘德一长得有些像。可惜刘德一没找着,他的生计倒成了问题。

 


     凭着自己的营销专业和良好表现,他应聘到一家40多人的小型香油企业做销售,“选择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包吃住。”说起这段落魄的经历,张益宾非常坦然,好像在说别人的磨难。干了3个月,他就摸清了门道,直接跑到老板办公室去谈合作:买断销售权。这个想法在当时很大胆很创新。老板信任他,居然同意了。

又干了两年,张益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己开起了一个100多名员工的油脂公司。1997年5月,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赚了钱,花2000多块买了个爱立信手机,那时候周围人还没有用的。”他笑嘻嘻地说,这就是他对自己的奖励。

成功的人永远不会躺在业绩上睡大觉。在生产销售食用油的过程中,张益宾灵敏的商业嗅觉又让他发现调味品市场的商机。他很快回到老家,成立了巴中市酱园厂。公司发展迅速,2002年便收购了老家的两个名牌酱油厂。其间,他还“顺便”开了一个印刷厂。

张益宾把几个公司整合成一个大集团,到2005年时已经年产值过5000万。在外人看来,他绝对算得上成功人士,但他内心并不满足。他知道,雄鹰不会满足了低矮的枝头,航船不会甘心于宁静的港湾。

闯荡山东再创事业辉煌
2005年,张益宾将企业交给了几个跟着他干的人主管,自己只保留了32%的股权,潇洒地挥一挥衣袖,远赴山东另起炉灶。

说起来山东的原因,张益宾非常轻描淡写,似乎这样一个重大的决定,不过也是弹指一挥间的事。“2005年春节我们同学聚会,有位同学说在山东做劳务输出很挣钱。我打听了一下,当时外出打工的四川人很多,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建筑、厨师、保安和家政行业,其中又以建筑劳务输出为主。我觉得这是个机会。”碰巧巴中市委组织部招聘到山东的流动党员工作站站长,张益宾凭借自己出色的过往业绩和工作能力,竞聘成功。同时任巴中市建设局驻济南办事处主任。

很快,他便注册成立了一家以输出四川农民工为主的劳务派遣公司。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川籍农民工的管理、维护川籍农民工的利益,把长期打零工的农民工组织起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专业知识,进行“成建制”的规范管理。

 


      后来,公司发展成为山东川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川工实业),成为建筑劳务分包资质一级企业。下辖山东川工建联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山东川工建筑材料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川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川工实业拥有大型建筑机械设备100多台(套),可承揽商用、民用等大体量、高层次、大跨度、高标准的建筑工程,范围涉及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建筑建设材料的销售和租赁等。据不完全统计,济南市目前近50%的高层建筑都是由“川工”完成的,占了济南市建筑劳务市场的半壁江山,以至于济南建筑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高楼的工地就一定有川工。”
     说到成就,张益宾并不居功自傲,而是充满感恩:“川工走到今天,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朋友的帮助。”他说,四川省近年来针对农民工输出做了诸多支持工作,启动了“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力争培养出有知识、有素质、有技术的农民工,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每年春节期间四川省政府都派工作组到山东等劳务输入大省慰问民工,了解民工疾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山东当地的朋友和乡友也给了自己很多帮助。


       以人为本付出凝聚人心
       公司成立之初,张益宾曾在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提醒大家,现在几乎每个企业都在讲“以人为本”,可见“人”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成也劳务,败也劳务”。“我们应当把劳务输出、劳务管理当做一项事业去做。要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争取成为高素质、强有力的建筑劳务企业。”

 


     因此,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团结和谐、诚信履约、谨慎务实、科学创新”的企业发展理念,力争把“川工”打造成一个过硬的品牌,让“川工”成为有组织、有纪律、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的农民工队伍的代名词。

川工实业在农民工培训、管理、安置等方面做到了实处,川工实业培训出来的农民工深受市场欢迎,“川工”目前在济南建筑业可以说是川籍农民工中一块响当当的品牌,提起“川工”就是工期质量的保证。

 


     

     每年8月份,川工实业的管理人员都会回家乡四川做调研,了解川工子女上学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和生活所需。在公司成立的8年时间里,川工实业没发生过安全事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及打架斗殴等事件,公司真正成为川籍农民工的依靠,被视为“娘家人”般的信任,真正成为川籍农民工的主心骨。川工实业被济南市建委评为农民工维稳先进单位,济南市建设系统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先进单位,川工实业所承接的工程多项获得山东省(市)优质工程奖。

随着进鲁企业和农民工的增加,如何加强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如何弘扬川商文化、如何打响川商品牌、如何抱团发展始终是张益宾关注的问题。

张益宾说,随着进鲁企业和农民工的增加,企业间如何强强联手,携手共进是他始终关注的问题。于是,他与其他几位在鲁的川企负责人商议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山东成立了“山东四川商会”,并被大家推举为山东省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2015年12月12日,他被济南川商推选为济南市四川商会会长。

有了商会这个平台,促进了鲁、川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和紧密合作,大家齐心协力抱团发展、推广四川优势产业,并积极投入到公益和慈善事业中。2012年四川雅安地震后,川工实业积极组织赈灾义演,为灾区捐款数十万元。山东省四川商会为山东、四川两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既能铁腕治企,又有菩萨心肠;既有原则立场,又能灵活处世。我佩服这样的领导,愿意长期跟随他发展事业。”川工实业原党支部书记何耀明如是说。

首页    创业故事    追梦齐鲁丨益人达己 · 张益宾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4-05-08 11:37